消费+产业:四川宜宾的“风火轮”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30日电(吴平华 黄平)29日晚,2025架无人机升空,点亮四川宜宾市高铁南片区(以下简称高铁南片区),瞬间引爆这个下了高铁就无缝融入的城市新极核,同时也给第四届中国(四川)国际熊猫消费节宜宾分会场暨2025长江首城国际经贸活动周带来浓浓烟火气。

第四届中国(四川)国际熊猫消费节宜宾分会场暨2025长江首城国际经贸活动周现场。黄平 摄

  9月24日以来,2025光伏行业技术创新大会暨技术百人会、川超宜宾主场首战、宜宾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机会场景发布会、宜宾高新零碳产业园重大项目开工、宜宾生态科技创新园开园、长江首城“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政企对接洽谈活动等一系列盛会盛事,相继在宜宾举办。

现场演出。黄平 摄

  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消费和产业是一对“孪生兄弟”,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观察宜宾一周密集活动,发现这座西部新锐城市,正在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道路上,浓墨重彩地书写着消费与产业同步升级的“宜宾答卷”。

        打造产城人深度融合新样板

  成贵高铁、成宜高铁、渝昆高铁在长江首城宜宾“相遇”,造就了高铁南片区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与其他许多城市高铁站远离城市核心区不同,旅客一出高铁宜宾站,迎面而来的便是热闹非凡的城市新核心商圈――位于高铁南片区的万象宜宾天地。

  同时,高铁南片区与宜宾南岸城区无缝衔接,与老城区只有一桥之隔;距离宜宾知名地标――风景壮丽的三江口,也只有几分钟车程。

  这样的无缝衔接,在极大方便旅客游玩和市民购物的同时,也给消费升级带来了促进作用。

        29日上午,位于高铁南片区的万象宜宾天地全面开业。作为川南首个“TOD+POD”综合体,万象宜宾天地汇集了250余个品牌、100余家首店,吃喝游购娱一站式搞定,成为区域消费场景创新典范。机器人巡演、首店经济、数字艺术馆等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同一天,位于高铁南片区的宜宾生态科技创新园正式开园,一座硬环境比肩“北上广深”、适合青年人创新创业、休闲娱乐、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科创园区全面呈现。预计今年底,园区将入驻企业和商家超500家,瞄准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现代服务业等,打造高品质产业空间,带动就业7000人以上。

  位于高铁南片区中央活力极核的宜宾城市体育文化综合体项目,2026年8月建成后将成为集赛事、演艺、健身、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多元城市空间,不仅是省运会的专业赛场,更是未来城市的澎湃引擎。

        场景招商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

  2025年7月16日,宜宾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决定》,推动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在宜宾落地生根。

  锚定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目标,宜宾将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作为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抓手,通过打造人文景观盛地、生态度假胜地、美酒文化圣地和活力赛事中心、时尚演艺中心、品质消费中心“三地三中心”,推动文旅产业加速与世界接轨,不断满足群众对服务性消费的“新刚需”,带动消费全面升级,更好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场景招商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成为宜宾的特色抓手。9月28日,在宜宾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机会场景发布会上,宜宾发布了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机会清单。该清单涵盖6大类、67个文旅机会场景,总投资169亿元,涵盖文旅融合、城市更新、体育文化、康养度假、自然景区提升等众多领域,各具特色。

  同样令人瞩目的是,第四届中国(四川)国际熊猫消费节宜宾分会场暨2025长江首城国际经贸活动周,聚焦经贸、文旅、消费三大主题,将发放总额超3000万元的消费券,覆盖金秋购物、餐饮、银发消费、汽车、住宿、体育赛事等多个领域。第四届中国(四川)国际熊猫消费节宜宾分会场将持续至12月,将陆续开展20场重点主题活动和上百项商企联动促销,形成“全域联动、千企共促”的消费氛围,助力宜宾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

  2024年,宜宾接待游客973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98亿元。2025年“五一”假期,宜宾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50.36万人次,同比增长10.81%。庞大的市场基数和完善的产业规划,不仅是宜宾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硬核底气,也是宜宾以场景升级带动消费升级的牢固支撑。

        绿色化智能化推动产业升级

  消费升级的方向,为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导向。比如,绿色消费的发展壮大,促进了生产端加快向绿色生产方式转变,并带动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的发展。

  作为全国光伏产业链最完备的区域之一,宜宾高新区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仅为全国平均水平一半。如今,低碳正在向零碳迈进。9月28日,宜宾高新零碳产业园重大项目开工。作为四川省首批试点建设的零碳工业园区之一,宜宾高新零碳产业园近期拟建26个项目,总投资211亿余元,其中包括8个绿色产业类项目、9个能源供给类项目、3个绿色管理类项目等,建成后将显著提高绿色能源占比,初步形成绿色产品“零碳造”产业链,进一步实现碳足迹可追踪,能碳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推动产业持续升级;同时助力园区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特别是在欧盟市场获得更多竞争优势。

       29日,以“智创未来�AI赋能产业新变革”为主题的2025年长江首城“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举行,中关村信息谷宜宾公司与10家企业、中关村信息谷与宜宾高新区签约,人工智能集成服务平台同步启动。

  近年来,宜宾聚焦人工智能产业,打出“产业链+基金+科技”组合拳,加快构建人工智能生态圈,加快形成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并以智能化、绿色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

  在产业升级的新进程中,宜宾聚焦新型储能、数字能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具身智能、低空经济、氢能(含醇基燃料)8个未来产业,将系统构建技术领先、链条完整、生态协同的未来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引擎更新、产业升级,推动宜宾绿色低碳产业产值不断增长,目前已约为全市规上工业总量的二分之一。宜宾加快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的蓝图,正加速变为现实。

  消费与产业双双升级,这对“风火轮”,正在带着宜宾一起飞。(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