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塘:因地制宜发展奶业为乡村振兴赋能蓄力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24日电(杨秋韵 何巍)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壤塘县岗木达镇阳培村依托奶业资源,建成阳培鲜奶制品加工站,以“订单联结、技术赋能、就业带动”模式,让“鲜奶”产出“财富”,�出了一条产业振兴的新路子。

阳培鲜奶制品加工站。壤塘县委宣传部 供图

  政企携手破解销售难题。2023年7月-9月,依托县“四县”发展战略,水电十局投入55.84万元对口支援建设奶制品加工项目,项目于2024年6月投运,日产鲜奶制品1000升。为解决牧户“卖奶难、价不稳”问题,加工站与周边牧户签订长期收购协议,安排专人专车上门收购。截至目前,每年可为全村创收20余万元,供奶户年均增收0.5万至2万元。

  科技赋能提升养殖效益。加工站既是收购点,也是“技术服务站”。技术人员根据鲜奶检测结果,为牧户提供草场改良、牦牛品种优化等定制化指导。牧户任真夺基此前的养殖管理模式较为粗放,未能实现精细化运营,牦牛产奶量低、质量不稳,在技术团队指导下,他改良喂养方式,牦牛单产鲜奶量提升近20%,还享“优质优价”,年收入显著增加。

阳培鲜奶。壤塘县委宣传部 供图

  多元带动激活乡村活力。加工站围绕收奶、生产、销售等环节开发岗位,优先吸纳无牦牛农户就业,收奶加工后送往县城铺面售卖。村民班玛德清此前打零工,如今成包装工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加工站延伸产业链,除生产巴氏鲜奶、酸奶外,正规划开发奶酪、奶渣等深加工产品;引导牧户种植苜蓿饲料,既保障牲畜过冬,又开辟新增收渠道。

  如今,阳培鲜奶制品加工站打破了阳培村“0产业”局面,带动牧民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岗木达镇党委书记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做强奶制品产业链,吸引人才、资金回流,让特色产业成为防返贫、促共富的“稳定器”,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All Rights Reserved